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。
★★1. 图像采集★★
这是整个流程的基础。通过高清摄像头在车辆行进或静止状态下抓拍车辆图像。
★★要求★★:图像质量直接影响识别率。需要光照适中、图片清晰、车牌区域无明显遮挡。
★★场景★★:高速公路收费站、停车场出入口、红绿灯路口、治安卡口等。
★★技术★★:通常会采用强光抑制、宽动态范围等技术来应对逆光、夜间补光等复杂光照条件。
★★2. 车牌定位★★
从整张车辆图像中准确找到车牌所在的位置,并将其提取出来。
★★这是最关键且最具挑战性的步骤之一★★。
★★传统方法★★:
★★颜色特征★★:根据车牌底色(蓝、黄、白、绿)与车身颜色的差异进行区域筛选。
★★纹理特征★★:车牌区域是由多个字符组成的密集文本区,具有规则的边缘和丰富的纹理,可以利用边缘检测(如Sobel、Canny算子)或纹理分析来定位。
★★形态学处理★★:通过闭操作、开操作等连接车牌区域边缘,形成连通区域。
★★深度学习方法★★:
使用目标检测模型(如YOLO、SSD、Faster R-CNN)直接检测图像中的车牌位置。这种方法准确率高,抗干扰能力强,已成为主流技术。
★★3. 车牌预处理★★
对定位出的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,为后续的字符分割和识别做准备。
★★灰度化★★:将彩色车牌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,减少计算量。
★★二值化★★:将灰度图像转换为只有黑(字符)白(背景)两种颜色的图像。常用方法有全局阈值法、Otsu(大津法)自适应阈值法等。
★★几何校正★★:
★★倾斜校正★★:由于拍摄角度问题,车牌可能是倾斜的,需要通过Radon变换或Hough变换检测倾斜角度并进行旋转校正。
★★仿射变换★★:校正透视变形,将斜视的车牌“拉正”为矩形。
★★去噪★★:去除图像中的椒盐噪声、划痕等干扰。
★★4. 字符分割★★
将车牌上的每一个字符(汉字、字母、数字)精确地分割开来,形成单个字符的图像。
★★这也是一个关键且容易出错的环节★★,特别是当字符粘连、断裂或受到污损时。
★★常用方法★★:
★★投影法★★:对二值化后的车牌图像进行水平投影(确定字符上下边界)和垂直投影(确定每个字符的左右边界)。在字符间隙处,垂直投影值会很小或为零,从而实现分割。
★★连通域分析★★:查找图像中所有相互连接的黑像素区域,每个区域可能是一个字符。需要结合车牌字符的尺寸、位置等先验知识来过滤非字符区域。
★★模板匹配★★:在固定位置进行分割,适用于标准化的车牌。
★★深度学习方法★★:使用语义分割模型(如UNet)直接对每个像素点进行分类,判断它属于哪个字符或背景,从而实现精确分割。
★★5. 字符识别★★
对分割出来的单个字符图像进行识别,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文本。
★★传统方法★★:
★★特征提取★★:从字符图像中提取特征(如轮廓特征、网格特征、投影特征等)。
★★分类器识别★★: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(如支持向量机SVM、模板匹配、人工神经网络)对特征进行分类,得出识别结果。
★★深度学习方法(主流)★★:
★★CNN(卷积神经网络)★★:将单个字符图像输入CNN模型(如LeNet、ResNet等轻量级网络)进行分类,输出该字符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。
★★端到端识别★★:对于整个车牌,可以不经过显式的字符分割步骤,直接使用★★CRNN(卷积循环神经网络)+ CTC(连接时序分类)★★ 等模型,从车牌图像直接输出字符序列。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字符分割错误带来的影响,是目前最先进和主流的方法。
★★6. 结果输出与后处理★★
将识别出的字符按照车牌规则组合成完整的车牌号码,并进行输出。
★★后处理★★:
利用车牌规则的先验知识进行纠错,例如:
第一个字符通常是汉字(省份简称)。
第二个字符是英文字母。
后续字符通常是英文字母和数字的混合。
可以根据这些规则对识别结果进行逻辑校验,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性。
★★输出★★:将最终的车牌号码、识别置信度、抓拍时间、地点等信息上传到管理系统。
★★技术总结与发展趋势★★
★★传统流程★★:`图像采集 → 车牌定位 → 图像预处理 → 字符分割 → 字符识别 → 输出结果`。这是一个串联流程,每一步的误差都会传递和累积。
★★现代流程★★:基于★★深度学习★★的端到端或融合模型正成为主流。特别是★★目标检测 + CRNN★★ 的组合,或者直接使用端到端的目标检测模型(如带旋转框的YOLO)来同时完成定位和识别,大大简化了流程,提升了整体的鲁棒性和准确率。
★★面临的挑战★★:
复杂天气(雨、雪、雾)
光照变化(强光、逆光、夜间)
车牌污损、遮挡
非标准车牌或特殊车型(摩托车、异形车牌)
高速运动导致的图像模糊
尽管如此,在良好的成像条件下,现代车牌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99%以上


客服1